近日,多個醫療自媒體號轉發了山西省腫瘤醫院撤回“南院區”的消息。
而5年前的8月6日,照片也同樣被多家媒體轉發
當時,有家媒體的報道中如此寫道:
據介紹,省腫瘤醫院將南院區作為醫改和管理的試驗田,從醫療、科研、人才、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對標國內一流水平腫瘤醫院進行建設,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就近享有高水平腫瘤診療服務的需求。
5年時間,從盛大開啟,到主動申請撤銷,這一腳“踩剎車”,用醫改和管理試驗失敗來評論或許有失偏頗,但卻應引發全體醫療界一個思考:公立醫院該如何有序發展?
我們都知道,所謂有序發展,強調在發展過程中遵循系統性、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原則,避免盲目、無序或過度競爭導致的資源浪費、結構失衡或社會風險。
那么,近幾年的公立醫院發展是否存在盲目、無序或過度競爭現象呢?
我們先看一下全國醫院在建項目情況,在題為《超600家!全國醫院重點建設名單來了》的文章中,賽柏藍器械梳理出:
2025年,廣東、福建、安徽、山西、甘肅、云南、北京、浙江、山東、上海、湖北、陜西、海南、寧夏、重慶、湖南、江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天津、四川、江蘇等全國22省份在建或開工醫院建設項目超過600家!
以重慶為例,根據該文章的數據,在54個醫院建設項目中,有26個建設項目床位超過500張,其中11個項目床位數超過1000張。另外還可以看到,廣東、江蘇、湖北均有三甲醫院在重慶地盤設立分院。
全國要新建這么多醫院、增設這么多床位,是我們的醫療床位供應不足嗎?
2024年全國醫療床位總數是1037萬張,千人床位數是7.37張。而2020年全國千人床位數為6.46張,4年時間增長了14.1%,并且還在繼續增長中!
這樣的床位密度,相當于什么水平呢?同樣是千人床位數,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分別是2.8張、2.5張、2.5張。
換一句話說:我們的千人床位數,是英國或加拿大的3倍!
床位在不斷增加,人口卻有所減少,所以全國床位使用率平均在逐年下降。床位閑置,就意味著資源的浪費,更意味著醫院運營的經濟壓力,或許還意味著“內卷”的開始。
于是,這兩年醫療行業出現了前面幾十年都沒有出現過的新情況:
公立三甲直接到農村鄉鎮義診搶病源了;
同地區幾乎所有醫院都感覺病人少了;
不少公立醫院甚至三甲醫院開始降薪;
部分縣人民醫院幾乎瀕臨倒閉;
醫療資源過分集中在少數頭部醫院的現象,這些年不但沒有得到緩解,卻有愈演愈烈之勢:鄉鎮、縣級醫院的患者紛紛涌向地級市和省會城市大醫院,經濟條件好的則直接選擇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。
這樣的醫療形勢和諸多基層醫院的艱難現狀,任誰也不好意思用有序發展來形容。
回到文章的開始,在全國諸多三甲醫院紛紛跑馬圈地的當下,山西省腫瘤醫院的反向操作“踩剎車”,其本質,其實是對數據負責、對現實負責,更是對醫患雙方負責。如果不撤回,必然要犧牲很多醫護的薪酬去填盲目擴張的窟窿,其結果,是對醫護有利還是對患者有利?
而醫院管理相關部門和人員,更應該通過這一暫時還是孤立的事件而展開分析:
600多新建醫院項目該不該繼續?沒有充分數據論證支撐的新建分院會不會重蹈被撤回覆轍?
一邊是醫院床位不斷增加,一邊是醫院創收入口不斷收緊,該如何確保醫護人員真的能持續提供高質量醫療技術和服務?
通過醫療資源不斷豐富來提升百姓健康利益,與醫院穩定健康發展,該如何兼顧平衡?
很多問題都不是短時間內解決的,但只要想到了、想去解決了,終究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。
國家衛健委在2021年就已經提出"公立醫院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",但在"大即強"的傳統發展邏輯引導下,很多醫院尤其是頭部三甲醫院的規模擴張還在持續?;蛟S山西省腫瘤醫院的這次"踩剎車",能引發整個醫療行業的有序發展思考。
》》》》本文作者?。≈俪绾#横t界名家大講堂特聘專家、醫院品牌管理實戰專家、醫院運營管理咨詢師、醫療行業發展研究員、AI在醫院運營應用系統化培訓師、醫院科室運營助理制系統設計與實操導師、《健康界》、《華夏醫界網》等醫療媒體專欄作者。作為中國醫院內部營銷第一人、醫院品牌精準戰略第一人,率先將4P、4C、4V、5-GAP 模型等國際服務營銷理論與工具應用到中國的醫療事業,為全國各地三級、二級等不同規模的百余家醫院提供了戰略咨詢、品牌推廣技能培訓、科室運營落地輔導等多種形式的服務。
注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